環保,不只是書本上的常識,也絕不是收舊報紙應景的課外活動,更不只是老師帶領學生高喊口號!
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,一種生活習慣,一種在大自然前謙卑恭敬的精神!
我們只有一個居住的地球,需要大家一起來愛護它、保護它,那麼這個“家”才不會倒!
在10月13日的〈大自然的震撼教育裡〉, 【新教育】以日曆方式呈獻,把一個月內發生的災難一次過攤開。沒有人不感到震驚,因為天災從未如此頻密過。風災、水災、地震、海嘯、沙塵暴……我們不得不 省思這些天災究竟如何降臨。專輯刊登後,災難並沒有停止。時而聽聞水災、暴風雪、冰山崩塌,尤其最近極地冰山漂向澳洲西部,更叫人捏冷汗。
今年,我們認識了很多數字,2℃、6℃、6米及350。
2℃──地球平均氣溫上升2℃,二氧化碳濃度將超過450ppm,一旦超出這個界線,地球會發生更多的暴雨、酷熱天氣增加等等。
6℃──增溫到6。C或更高,全球人口大減,90%物種可能滅絕。
6米──假如海平面上升6米,表示冰川雪原已融化,很多低窪城市會被淹沒。
350──今年10月24日,全世界超過150個國家舉行的活動,呼吁全球將二氧化碳排放濃度降到350mm安全水平。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20年前已超越了350水平。
(〈改變世界的6℃〉15.12.09;〈被遺忘的大自然教室:還我們一個干凈的地球〉3.11.09;〈大自然的震撼教育〉13.10.09)環保口號喊了這麼久,終於在近年有了“起色”。不單改變了對環保事不關己的態度,就連一些對環保冷漠的決策者也開始做出“瘋狂舉動”。
10月中,馬爾代夫內閣在海底召開內閣會議,提醒人們全球氣候變暖對島國造成的影響,低地島國面臨的危險和困境;12月初,尼泊爾內閣成員在喜瑪拉雅山聖母峰基地營旁的卡拉帕塔高原,舉辦號稱是“全球最高”的內閣會議,凸顯全球暖化對喜馬拉雅山脈環境的衝擊。
剛落幕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高峰會議雖然沒有顯著的結果,但大家已認識這個大會集合各國政策性的影響力,極力補救人類對地球所做出的破壞。
至於我們呢?檳州與雪州已率先推出“無塑膠袋日”,環保教育之下,身為先進州的子民沒有理由抗拒這項措施。
廢物循環、減少碳排放量……我們要做的何止這些?哪怕是微小的生物滅絕,都足以影響食物鏈,甚至整個生態環境。情況再壞,遭殃的必是人類。(〈小小生物,讓森林不生病〉26.5.09)【新教育】願意騰出版位,對環保作出小小貢獻。
walao...pro pro
回覆刪除